ROR体育官网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一些水产品商户的网络直播间,被包含“污染”“核辐射”词条的弹幕刷屏。 图/社交媒体平台截图
8月24日,东京电力公司在日本东北太平洋沿岸开启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的正式排海,首次排海将持续17天,合计排放约7800立方米核污染水。
不顾国内国际不断高涨的反对声浪,过滤和打压来自环保领域的科学呼吁,将一己之私凌驾于人类长远福祉之上,让全球民众为之买单,日本政府的这一决策理应受到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
不过,近日在国内互联网上却出现了一个更让人忧虑的现象。一些网民涌入普通水产品商户的直播间,用大量包含“污染”“核辐射”词条的弹幕刷屏,极力阻止观众购买店铺里的水产品,也给这些商家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日本将核污染水排海,让公众对“环球同此凉热”有了更深切的体会,一些人的责任感也由此凸显。但若只为寻找一个“出气口”,就罔顾事实与科学,把矛头对准国内的海鲜水产从业者们,恐怕会让这些无辜的弱者承受不应有的二次伤害。
从科学的角度看,此次核污染水排海影响至我国海域仍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洋流影响下,核污水将随日本暖流先向西北方向漂流,并随北大西洋暖流最先抵达加拿大海域。而根据清华大学海洋工程研究院张建民院士等团队的模型推算,核污水在排放后240天才能到达我国沿岸海域。即使不考虑来自内陆河流河水在近海对污水的净化作用,在日本排放核污染水的第二天就给本土的水产品贴上“核污染物”的标签,显然矫枉过正了。
从政策的角度看,早在2011年福岛核事故后,国家相关部门就已经出台了一整套监管制度,确保公众更安全地食用水产品。比如,进口日本部分地区食品、饲料等都要提供日本政府出具的放射性物质检测合格的证明与原产地证明;放射性物质监测从2012年开始就被纳入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范畴。
核污染水排海后,海关总署立刻决定对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采取紧急措施,自8月24日起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农业农村部也表示将加大对海洋水产品核污染风险监测力度,这都会为本土正规水产市场上的食品安全加上一道保险。
从产业的角度看,无差别地“扫射”本土水产从业者、抵制本土水产品,很可能在瞬间断了一个群体的生计来源。根据刚刚发布的《2022年全国渔业经济统计公报》,我国现有渔业人口1619.45万人,海洋捕捞产值2488.91亿元,海水养殖产值4638.84亿元,是国民经济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前几年受疫情影响,整个水产行业的供求关系链都经受了严峻的挑战,今年也是恢复和提振行业信心的关键时期。根据多省区渔业主管部门的统计,疫情中不少产业链最前端的养殖户都处在亏损状态,如今借助直播电商的风口拓展经营渠道,何尝不是一次积极的自救尝试?若是此时被部分网民的愤怒情绪无端波及,原本健康安全的本土食材断了销路,无疑会让这一群体的生计状况雪上加霜。
日本将核污染水排海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又给今天本就充满变数的世界增加了一些不确定性的风险,对人类社会影响究竟有多深远,也需要时间来给出答案。一些网民有负面情绪要抒发,也可以理解。但无论如何,水产从业者也不该是倾泻怨气的对象,一旦让恐慌与仇愤的情绪支配了言行、取代了理性,影响了我国水产行业的发展,其负面影响,或许还在核污染水之上。
撰稿/ 公羽(新闻学者)
编辑 / 刘天红
校对 / 吴兴发
黄陂区环保局 武汉府河段突发大面积死鱼事件 疑因上游污染
下午5时,记者赶到府河大桥附近水域,只见水面漂浮着成片的死鱼,其中多为两三厘米长的鲫鱼和翘嘴白。水下,更多未死的鱼儿探出脑袋挣扎呼吸,发出嗡嗡的声音让人揪心。
现场图
楚天金报讯
□文/本报首席记者乔奇 记者周逸雄 图/本报记者邹斌
昨日下午 3时 57分,武汉市政府应急办发布消息称,府河东西湖、黄陂段出现大量死鱼,经初步调查,可能与上游污染有关。
消息一经发布,多项应急程序火速启动,省、市环保部门及东西湖区黄陂区政府赶赴现场,调查处理。
截至昨晚11时许,这起大规模死鱼事件背后的原因仍无定论。府河上游孝感市环境监测部门负责人告诉楚天金报记者,昨晚刚刚完成取水采样,检测结果以及原因尚待分析。
【现场】
沿岸居民冒雨捡捞死鱼
记者捧过河水后手发烧
事发突然。
昨日,正处缺水季的府河武汉段,从上游至下游,不断漂起大片大片的死鱼。
清晨时分,东西湖区居民最先看到这些死鱼,他们同时发现,水面上还漂浮着泛绿光的不明物体。到了昨日上午9时20分,府河东西湖与黄陂交界处的黄花涝开始出现死鱼。至下午1时40分左右,下游的黄陂一线,死鱼开始增多。
昨日下午,记者赶到府河黄陂段的岱山二桥,站在桥上往下看,深绿色的河面上,密密麻麻皆是浮头的小鱼。因处缺水季,此处的府河河面并不宽。细雨中,不少居民手持竹竿、渔网,顺着河的两岸捡捞死鱼,或捕捉游动缓慢的活鱼。捞上来的鱼,最大的有四五斤。还有鱼贩骑着电动车,沿岸收鱼。见到记者拍照,鱼贩低头不语。
在河边忙着捞鱼的居民告诉记者,昨日下午3时许,该河段开始出现大面积死鱼。“一开始浮上来的都是大鱼,从两三斤到四五斤,然后便是成群的小鱼。”
曾在洪湖一带专司看鱼的居民张先生,指着河里的鱼告诉记者,水体还在变绿,水质仍在加速变坏,因为不少鲤鱼开始浮头。“鲤鱼是底层鱼,耐受性很强,不会轻易浮出水面。”张先生解释道。
之后,记者驱车向府河上游进发,所见景象与黄陂段无异。下午5时之后,记者陆续见到沿岸的政府工作人员出面劝说居民放弃捕捞,不要食用这些死鱼。
黄陂区环保局一工作人员称,在昨日的死鱼现象爆发后,他曾乘坐快艇沿河逆水上行,发现死鱼一直漂到三环之外。
采访中,记者曾亲手捧起河水观察,可以嗅到一股令人作呕的异味。而且,在此后数小时,记者双手接触过河水的部分,皮肤有明显的灼烧感。
【现场】
污染疑似来自府河上游
波及范围已超过40公里
“从府河黄陂段上游的八一大桥,一直到东西湖沿线甚至孝感境内20多公里的河面,都出现了大面积死鱼。”黄陂区环保局局长汪秀国对金报记者说。
据了解,昨晚6时许,黄陂区相关领导已经赶赴现场,成立了应急指挥部调查此事。记者当时从指挥部了解到,上游发生污染已经超过40个小时,波及范围超过40公里,且影响范围仍在进一步扩大。
该区环保局于昨日下午多处取水化验,对水质进行分析。“现在水质已经是劣四类和劣五类水质,人畜都应该远离该水域。”汪秀国在向指挥部汇报情况时说。
昨晚8时许,记者致电汪秀国,对方表示目前还是不能确认污染来源,并称正在开紧急会议便迅速挂断了电话。
事件发生后,有一种猜测是武汉本地的化工厂泄漏,导致污染事故。
对此,黄陂区环保局一工作人员回应称,如果是本地化工厂,死鱼只可能往下游漂,从目前的情况判断不可能是人为投毒,而极有可能是上游的化工污染。
而位于黄陂府河上游的东西湖区,在由该区环保局调查过后,排除了当地排污口引发污染的可能。
【现场】
逆流而上追溯污染源
罪魁祸首今日或找到
至于此次府河武汉段死鱼爆发的原因,多方分析直指上游化工企业污染。
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湖北省环保部门昨日已派人沿河直上,追溯污染源头。
府河武汉段的上游是孝感。昨晚7时,孝感市环境保护检测站负责人在接受金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地已开始布点检测府河水质,检测行动将连夜进行。关于水体的污染源头和污染原因,这位负责人称“仍然需要分析,不能下结论”。
昨晚9时左右,孝感市环境监察支队负责人在电话中接受了金报记者的采访。这位负责人称,经过他们的观察,府河死鱼数量“从下游往上呈现逐步递减趋势”。也就是说,府河武汉段包括孝南段在内,死鱼最多,越往上游的应城、云梦,死鱼越少。
至于到底是重金属污染,还是化工污染,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正连夜加班对府河入境断面、府河入长江段面监测水样有机物和重金属进行分析,预计今日能得出结论。
【提醒】
府河无取水口
饮用水放心用
昨晚8时,武汉市应急办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污染源并不在武汉境内,可能在上游。
另外,该负责人表示,府河并无饮用水源,请市民放心饮用水安全。对于附近的水厂,相关部门将加强水质监测频率,要求半小时抽检一次,若发现超标,应急办将公布停水。
(记者邬红波)
死鱼切勿食用
中毒立即上报
严防府河死鱼进入居民餐桌,是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
死鱼事件发生后,武汉市政府严令黄陂、东西湖、江岸区到现场不间断打捞死鱼,严防流入市场。
此外,相关部门已下发通知,要求辖区内医院一旦发现有中毒病人立即上报,并要求工商、城管等执法部门严禁摊贩在集贸市场内出售来源不明的死鱼。
为此,黄陂区已组织干部于昨晚上街,挨家挨户宣传并劝阻沿河居民,不要捕捞、食用府河里漂浮的死鱼。
【链接】
大规模死鱼非首次
府河污染十年未绝
府河沿线居民对记者称,这并非府河第一次大规模死鱼。“河的沿线有许多化工厂,几乎年年都有类似事情发生。”
实际上,府河污染之重,多年来备受关注。
这条总长近385公里的河流,发源于湖北随州大洪山北麓,原流经随县、安陆、应山、云梦、应城、汉川六县入汉水。1959年湖北省治理刁汊湖,改府河下流由云梦东进孝感,至卧龙潭与环水汇合,再入市境黄陂县与滠水并流,流经东西湖北面,在汉口谌家矶入长江。在武汉市境内,流程总共48公里。
近十年来,关于府河的污染报道一直未绝。在武汉段,府河作为武汉市汉口地区的主要纳污水体,长期接纳沿线大量未经有效处理的生活及工业废水。而在上游,化工企业污染府河的现象,也极为严重。
今年8月,位于府河上游的云梦县农民,在遭遇大旱之后仍然不敢取府河水灌溉,只因河水遭到当地化工企业的污染。此事一度成为当地电视台报道的热点。
同月,同处府河上游的安陆市棠棣镇渔民,在引府河水养鱼之后,发生大面积死鱼事件,死鱼达到3万斤。
而此次府河大规模死鱼事件,再次为府河的治理敲响了警钟。